朱禮好 2009.10.30文 今天,創業板終于開市了,首發陣容的28只新股亮相,其中就包含了近年來快速崛起引人矚目的農機流通企業四川吉峰農機。
祝賀吉峰農機!
不過,從長期看,吉峰農機的上市,對很多農機制造商可能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上市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吉峰實力的大大增強,意味著吉峰對局部區域農機流通的壟斷,意味著吉峰可以控制銷售品牌,意味著吉峰可以更大幅度擠占制造商的利潤空間和從消費終端獲取更多利潤。
按照王新明老板“三步走”的戰略規劃:第一步,在鞏固川渝根據地基礎上,2008年前快速完成大西南地區布局;第二步,在大西南布點和管理經驗基礎上,用2-3年時間快速輻射長江以南15個省市;第三步,在長江以南業績穩定增長的基礎上,依托資本市場融資功能,快速占領東北、華北糧食主產區,在2013年前完成全國性布局。
如此恢宏的氣魄,實令筆者嘆服不已,也足見王新明董事長胃口之巨大。
對于旁觀者,大家都可以看到這樣的先例:在家電領域的國美、蘇寧,壟斷著全國一二線城市家電銷售的渠道,即使海爾、海信、聯想這些巨無霸也對其無可奈何,進入其銷售體系不得不交巨額的進場費,利潤空間變得極其微弱。無奈之下,少數主機廠商只得自建銷售渠道。但這損失是明顯的,國美、蘇寧已經成了強大的流通品牌,自建渠道除了讓自己氣順點,卻要花費巨額的精力和錢財。
而我們從報道中看到,吉峰農機董事長王新明的目標就是要打造成農機行業的國美。
從王新明先生身上,我明顯地感受到了他之于國美控制人黃光裕一般的冷峻與霸氣!
也許某一天,就像黃宏生原來說的賣家電不如賣白菜一樣,農機制造商也不如賣菜賺錢將演變成現實的窘境。
除了來自利潤方面的擔心,還有自身渠道、品牌建設、與對手競爭差異化等方面的擔心。吉峰農機的上市,加上近年來一些地方指定經銷商致使渠道壟斷的形勢下,《中國經營報》9月14號一篇《渠道商崛起 阿迪耐克成弱勢群體》的報道也許對一拖、雷沃、迪爾這樣的制造商有警示意義。文中稱,“渠道商百麗代理耐克和阿迪達斯等的業務規模,已經到了令競爭對手甚至品牌商坐臥難安的地步。”“百麗和寶勝的迅速擴張,同樣是阿迪達斯和耐克不愿意看到的。”“真正困擾耐克和阿迪達斯的,是渠道商的逐漸‘作大’。渠道集中帶來的直接結果是,阿迪達斯和耐克的經銷渠道,逐漸與李寧等品牌同質化。”
可我們任何一家農機企業在行業中的地位,恐怕遠遠遜于阿迪和耐克在運動品牌領域的地位。因此,對于一拖、福田雷沃、久保田、迪爾、紐荷蘭、東風、沃得這些實力強勁的農機制造商來說,是把自己的產品、品牌放心地交給王新明老板壟斷經營,還是稍微構建一些其他銷售渠道,也許是值得思量的戰略前瞻性的問題(朱禮好/文 2009.10.30)。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